作者:包淳亮 2012年12月18日联合早报
当前两岸关系发展的困境,可以从苏贞昌近日仍以“血汗工厂”定位大陆的经济发展阶段看出端倪。苏贞昌的“血汗工厂”之说,意味其心中的“中国”图像仍落后混乱,而这样的图像在台湾仍然具有广大的市场。
虽然台湾的电视新闻中愈来愈常出现高调炫富或者创意有趣的大陆人,显示这个落后的中国大陆正在蜕变,从而为台湾人的“中国观”提供了新的素材,使越来越多人认识到中国大陆的崛起,但更多来自于整体绿营乃至于蓝营保守人士的意识形态,仍阻碍着相对正确的讯息的散播;而讯息接受者也难以捕捉到其中与其主观思维不一致的新讯息。
广大的独台与台独支持者虽然也多少听闻中国大陆的崛起,但却仍有三层心理防卫机制,拒绝将听闻转为思考的背景。他们会先质疑中国大陆崛起是真的或假的?然后质疑是可持续的或昙花一现的?最后质疑是道德的或不道德的?只有当人们认识到中国大陆崛起是真的、可持续的且道德的,才能促使对此认同具有敌意者,改变对中国大陆的否定态度,心悦诚服的认可中国大陆的崛起,并重新思考两岸关系的走向。
这三层心理防御机制决定了台独与独台是否继续对中国大陆的崛起抱持牴触心理或拖延与迴避,因此也成为文化霸权“阵地战”攻防的战场。
这里不仅涉及个人对中国大陆的发展究竟到了何种程度、且前景为何的客观判断。在一个以对中国大陆前景有疑虑的地方,当地的政治领袖,例如台湾的马英九或苏贞昌,都会偏好任命一样对中国大陆前景有疑虑的部属;何况无论是亲官方的或反官方的知识分子,在知识结构上都依赖美国,本来就倾向对中国大陆前景多作保留。
因此要打破这种习惯,不仅得靠中国大陆的发展,更得靠官方与狭义知识界之外的力量,特别是工商业界的力量;亦即得藉由与当地体制略有距离的工商界人士与游离在主流话语圈外的知识界人士的支持,发起反包围的“阵地战”。
这些参与重新塑造台湾人“中国观”的工商界与知识界人士,不仅得宣传中国大陆崛起的诸般现象,论述其可持续性,还得与中国大陆的知识界一同思考与建构关于中国大陆崛起的道德性。例如苏贞昌所称的血汗工厂,同时指涉着中国大陆崛起的脆弱、不可持续与不道德,因此反论则是诸如血汗工厂的逐渐消失、“科学发展观”的可持续与“和谐社会”的道德。不过中国大陆的相对落后,必然意味着话语构建的事倍功半,使大陆官方论述所提供的远景难以依靠现实支撑。
落后者难以掌握话语权,因此是否“道德”几乎取决于是否依从霸权,然而依从霸权却往往难以掌握自己的发展路径,难以适切回应国内的需求,这个两难就必须依靠领导层与知识界的自信加以克服。倘若大陆的知识界没有自信,台湾就更没有可能产生积极的“中国观”。
三层心理防御机制的最重要一层仍是崛起的现实。中国大陆的崛起不仅得和过去比,更得和美国、日本比;必须足够让美国与日本放弃利用台湾的打算,才足以摧枯拉朽。既然美、日主导的西太平洋秩序仍然相对稳固,重新面对中国大陆就还未有急迫性,消极面对中国大陆堪称政治正确。除非具有极强烈的中国认同,否则若判断中国大陆的现状堪疑,自然不会思考台湾与大陆合作以共同铸造新的东亚秩序的可能。也正是中国大陆不久就将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的可能,成为调整观念的最大外在环境压力。
作者為中国科技大学助理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