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安东尼•古德曼 2011-10-24金融时报
峰会的参与者多是奥巴马(Obama)政府前任和现任成员、顶尖经济学家、公司高管、投资人和对外政策专家。有人可能会认为,这么一群人应该对美国的前景——以及中国作为替代领袖的崛起——感到悲观,但他们在会上表露的观点并没有我预期的那么悲观。
多数与会者认为,美国的创新历史和企业家精神让大家有理由对其前景保持乐观。Revolution董事长、美国在线(AOL)联合创始人史蒂夫•凯斯(Steve Case)表示:“美国的故事就是企业家的故事。”比尔•克林顿(Bill Clinton)时期美国白宫经济复苏顾问委员会(Economic Recovery Advisory Board)成员、目前为哈斯商学院(Haas School of Business)教授的劳拉•泰森(Laura Tyson)声称,“我们美国还没有丢掉创新能力,但或许已丧失了生产能力。”
新美国安全中心(Center for a New American Security,CNAS)高级研究员罗伯特•卡普兰(Robert Kaplan)呼吁与会者“不要低估美国的军事实力”。他补充道,“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亚洲在经济上取得的成功——那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要归功于美国把西太平洋地区打造成一个稳定、安全的地区。包括中国在内,该地区所有国家都享有安全的发展环境。”
然而,会上也有人提出了这样的观点:美国的优势——实力雄厚、善于创新且利润丰厚的企业和世界上前所未有的最强大的军事力量——已被很多弱点所抵消,起码近期来看是如此。
多位发言人都认定美国问题的根源在于国家的政治制度。美国金融家、英国《金融时报》定期撰稿人史蒂文•拉特纳(Steven Rattner)表示,和卡特里娜飓风(Hurricane Katrina)相比,美国国会在提高国债上限问题上的争吵给经济造成的“寒蝉效应”更为严重。
英国《金融时报》的吉莲•邰蒂(Gillian Tett)指出,“美国公司比美国政府表现得更出色:它们拥有更多的资源和更强的领导力。”
私人股本集团贝莱德(BlackRock)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CEO)劳伦斯•芬克(Laurence Fink)表示,这也是华盛顿政治僵局的一个症状。“在如此不明朗的政治局面下,一位普通的CEO不可能未来五年做出打算……企业降低风险意味着各个公司都在积攒现金。”
然而,最资深外交政策分析专家、哈佛大学(Harvard)大学教授约瑟夫•奈(Joseph Nye)缓和了这种反美言论,他表示,“美国的政治制度从一开始就运转不灵,但事实证明它和中国的政治制度相比有着更大的弹性”。
有几位发言人谴责了当今的美国教育制度。在被问及应如何帮助那些技能不足的人和失业者时,伊士曼柯达(Eastman Kodak)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彭安东(Antonio Perez)表示,“有些岗位空缺无人能够胜任……我们应如何对求职者进行培训,使他们胜任我们的工作岗位呢?”
IMAX首席执行官理查德•葛尔方(Richard Gelfond)表示,“他们有必要在创造力、革新能力和创业能力方面提高自身的技能。1400万失业人口中没有多少人能做到这一点。”在我看来,他的建议比法国皇后玛丽•安托瓦内特(Marie Antoinette)的解决方案“那就让他们吃蛋糕吧”强不了多少。
会议还讨论了实施理性移民政策的必要性。英国《金融时报》的马丁•沃尔夫(Martin Wolf)表示,“美国一直在输入人力资本。现在,由于某些原因,人力资本输入已经停滞。”
其他人认为,多样性是美国胜过中国的一项重要优势。约瑟夫•奈教授表示,“硅谷每四家初创企业之中,就有一家是由移民创立的。”
有些发言人担心美国缺乏明朗的能源政策。比如,芬克在勾勒他对美国的规划时表示,“我们应当制定出10年期北美能源政策,以增加独立性。”会议还着力讨论了税收问题、税改的必要性,以及将海外创造的现金汇回国内的时机问题。
会议乐观基调的核心原因在于,只要政策制定者和私人部门通力合作,上述多数问题——教育、能源和税收政策——就能解决好。芬克表示,“各公司需要发出自己的声音,公开倡导变革。”
如果美国将失去榜首位置,唯一有可能补上的是中国。总部设在香港的第一东方投资集团(First Eastern Investment Group)的董事长诸立力(Victor Chu)在会上指出,从第一个千禧年到上世纪20年代的时间里,中国GDP占全球总量的30%。“中国是在复兴,而不是在崛起。”
黑石(Blackstone)的施瓦兹曼(Schwarzman)表示,“我们认为他们是世界领袖,而且想要接管这个世界。但他们说:‘就人均收入而言,我们的排名是倒数第100位,仍处在世界最贫穷国家之列。我们的人民还很穷,健康状况不佳,环境污染严重……解决其中任何一个都需要付出毕生的努力。你们为什么要指望我们来领导世界呢’?”
中国会参与竞争吗?如果美国和金融危机以来的表现一样,继续像个酩酊大醉的大块头那样跌跌撞撞,那么中国很可能被迫上场参战。然而,约瑟夫•奈教授表示认为那不可能。他表示,“我们的主导地位将会受到削弱,但没有哪个国家能够超越或取代我们。挺过了眼前的低迷,我们或许还能够东山再起。”
在全球范围内,将有很多人希望约瑟夫•奈教授说得对。
本人作者是Tapestry Networks合伙人